在202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吉林赛区的竞赛中,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三组参赛队获得吉林省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取得了数智学院参加此项赛事历史最好成绩。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National Undergraduate Electronics Design Contest)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位列《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A类赛事第六名。该竞赛自1994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国内高校和企业公认的电子信息类竞赛的标杆。
2025年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大连理工大学承办,共有来自全国29个赛区1146所高校的20968支参赛队伍参加。竞赛命题以电子电路和集成电路应用设计为基础,结合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热门产业技术,设置了涉及模-数混合电路、信号处理、电源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通信技术等现代电子技术应用的多样化赛题。竞赛分为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采用“四天三夜”的半封闭赛制,要求参赛队选择组别下任意题目作为参赛开发项目,在赛题公布后“四天三夜”内独立完成所选题目从设计到制作的全流程,并撰写开发报告,上交作品,由赛区组织专家现场测评。

电子设计竞赛作为培养电子信息领域创新人才的重要实践载体,对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其以真实工程问题为导向,通过“理论+实践+创新”的融合训练,有效弥合了课堂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差距;引导学生将人工智能算法、嵌入式系统、智能硬件等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电路设计、算法优化、系统集成等环节中锤炼动手能力、系统思维和创新应用能力;通过竞赛中复杂问题的攻坚过程,不仅强化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培养了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和抗压应变等核心素养,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从“知识掌握者”向“创新实践者”转变提供了关键平台。
该赛事被企业公认为含金量最高的比赛之一,在华为、大疆等科技企业招聘中,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获奖证书是重要的加分项,被视为电子信息类工程师的“实战演练”。获奖者在电子、通信、自动化、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就业具有明显优势,起薪平均高出同届毕业生38%。在研究生面试中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常能获得研究生导师的青睐,在申请研究生项目时具有显著优势。

冯楚翔、王俊童、杨文慧团队合影
人工智能专业在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专业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生动体现。成绩的取得是专业对学生技术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嵌入式开发、机器学习部署、智能系统设计等核心技能训练,构建“基础实验-综合实训-项目实战”三级实践教学链条,夯实学生技术根基;是对课余科技活动的深度赋能,依托专业实验室、科技社团和导师团队,常态化开展竞赛备赛指导、技术沙龙、创新项目孵化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从“兴趣探索”到“成果落地”的全周期支持;更是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培养模式的积极实践,将竞赛项目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课题相结合,推动课堂理论知识向竞赛实践转化,同时以竞赛中涌现的技术难点反哺课程内容更新,形成“教学-实践-反馈-提升”的良性循环,让人才培养既扎根本科教育主阵地,又延伸至创新实践最前沿。
通过以赛促教、以赛育人的培养路径,不仅让学生在竞赛中收获了技术突破与成果认可,更构建了“知识学习-能力锤炼-创新输出”的完整成长闭环,为人工智能领域持续输送了一批兼具扎实理论功底、突出实践能力和强烈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也为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助力行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